12月21日下午,李新“拔尖”计划团队在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开展了以“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文体模块与语言建构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展示活动。李新“拔尖”计划团队成员、青浦一中语文教师、青浦区高级中学及青浦中职校语文教师共同参与。活动由团队副主持人浦妙芬老师主持。
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堂展示。在该环节中,朱家角中学周莉燕老师借班执教《劝学》、青浦一中马睿嵘老师执教《〈劝学〉〈师说〉中的说理》。
周莉燕老师依据课标、教材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分析比喻说理的方法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及理解荀子的学习之道,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并品读文章中勉励学习的直接说理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在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中,分析其富有权威性、启发性的表达效果。其次,周老师设计读写结合活动,学生现场写一段论证文字,并将其与原文展开比较,分析比喻论证说理形象生动的特点。周老师还借助表格这一学习支架,重点探究比喻说理在对比中说理、在递进中说理的特点。最后小组在讨论中探究比喻论证独有的说服力。
马睿嵘老师根据学习任务群、单元目标及文体特征,形成了两篇文章联读。聚焦《劝学》《师说》作为论说类文言文共有的“针对性”特点,探究文章是怎样实现有针对性地说理。马老师先从两篇文章的社会现象和受众群体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两篇文章中的针对性;其次学生完成对比说理的表格,在比较中分析对比论证内在关系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两文的对比说理的异同,强化了对文章针对性的认识。马老师还将《劝学》《师说》的说理艺术和学生议论文写作进行勾连,要求学生关注时代,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思考。
课堂展示活动结束后,进入了活动的说课评课环节。两位执教老师结合备课、试讲的过程,介绍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设计、现场教学实施等。周莉燕老师重点说明按照文言文模块与语言建构教学的基本路径:诵读为先——同体比较——融会贯通——涵泳语言——书面表达。马睿嵘老师则侧重介绍同一文体、统一主题的文言文比较阅读中确定教学切入口的过程与实施策略。
其他教师对两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青浦一中毛文武老师高度肯定了周老师和马老师的教学设计,认为两个设计方案既突出了单元目标和任务,又展现了各具特色的侧重与风格。同时,毛老师就论证和说理的关系、怎样阐释“层层推进”的说理效果、说理针对性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
博文学校曹丽鸣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都将两篇文章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感受作者层层递进的说理过程,表格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来使用,直观高效。两节课都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中都能体现以读促写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曹老师最后指出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非常充实,但是如果能在每个环节都进行适时小结,相信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能够掌握得更加扎实。
朱家角中学何秀芳老师表示,周老师的课注重文章吟咏,抓住《劝学》设喻说理的特点,以节选部分的第二节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多处比喻说理,并且设置课堂环节,让学生修改比喻说理为纯说理,学生在修改以及交流比较中,感受《劝学》比喻说理的一大特点。整个课堂紧张有序,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学生学习投入积极。马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探讨《劝学》和《师说》的对比说理。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将两篇文章进行思路梳理,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受众群体,分析文章的主要观点,然后定位在对比说理的方法上,两篇文章各有异同,教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时点拨,学生积极投入总结对比说理的好处。课堂循序渐进,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
青浦一中浦妙芬老师认为两课有诸多比较点,尽管《劝学》是单篇教学、《劝学》《师说》属多篇联读,但是两课有共同之处:两课都是聚焦文体,本单元是论说类文章,周老师《劝学》一课将教学内容落在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而马老师则是指向说理的针对性;两课都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既引导学生分析文言语言、鉴赏语言特色、培养缜密思维;两课也都聚焦单元目标,既结合人文主题“学习之道”,又结合论说类文言文特点;在作业布置方面,两位老师分别布置了《“劝学”新说》和阅读札记,都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由浦妙芬老师进行《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文体模块与语言建构的教学建议》的主题交流。浦老师介绍了团队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文体模块与语言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辨体”,将现有初、高中语文教材同一文体的文言文组合在一起,形成模块,以语言建构为抓手,在兼顾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深入到“单篇”的语言、结构、文本特征、审美鉴赏、思想内涵及文化血脉,以此作为起点,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益,她提出了“多元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理清文脉,梳理文章结构”“区分文体,剖析写作特点”三个教学建议。
活动最后环节是由团队主持人、上海市正高级教师李新老师详细解读了项目“文言文文体模块与语言建构教学”的达成路径:首先,诵读为先,即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将文章熟读成诵,教师在授课前也应将文章烂熟于胸,方可挥洒自如;其次,群文阅读,即模块比较应建立在单篇教学已完成的基础之上;再次,融会贯通,即依托文章单元主题的共性、学习任务群及文体特点,打通篇与篇的内在联系,形成模块教学;最后,感悟语言,即对于经典作品的学习,语言是首要载体,必须花时间去深入解析、体悟,由此文言文的学习才形成闭环。李老师就下阶段的任务作了明确的分工,对于初高中的经典名作,由初、高中教师进行同文异构的教学尝试。
参与活动的老师不仅认真聆听,还积极交流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教学心得。在大家的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