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青浦一中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一场以“注重思维过程,回归学科本质”为主题的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课研讨活动在此展开。青浦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与青浦区第一中学联合主办的这一活动,吸引了全区近百名初三数学教师齐聚一堂。活动由青浦一中初中数学学科组长饶小玲老师主持,通过课例研讨、经验分享与深度交流,号召教师们“以问题为起点,以素养为终点”,共同探索中考复习的破局之道。
一、活动背景:破解复习课困境,赋能师生共成长
随着中考数学命题对核心素养的深化考查,压轴题(如第25题)逐渐呈现综合性强、思维要求高的特点。然而,传统复习课多依赖题型归纳与重复训练,学生易陷入机械解题困境,难以应对复杂情境的思维挑战。同时,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与学科本质挖掘上仍需突破。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帮助教师优化复习课模式,助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亮点:多维研讨,思维碰撞
1.课例展示:教师引领,脚手架上的智慧攀登
在实验楼录播教室内,青浦一中王丽丽老师执教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与圆有关的综合题》专题复习课,如同一场精彩的数学推理剧。面对复杂的几何图形,学生们屏息凝视,手持圆规与直尺,在草稿纸上勾画、标注。这节课以2020年杨浦区二模25题为载体,通过“基础回顾—核心探究—变式拓展”三环节,引导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提取基本模型(如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将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课堂上学生争相上台展示解法,从相似三角形到勾股定理,从方程建模到数形结合,思维的碰撞擦出耀眼的火花,展现了从“解题”到“思维建构”的进阶过程。
现场观课的教师们全神贯注,有人探身向前记录板书,有人用手机拍摄动态课件,还有教师不禁感慨:“这才是‘活’的课堂——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探索中重构知识。”
2.经验分享:分层施策,精准教学
随后的经验交流环节,青浦一中备课组长潘文老师以“精准滴灌”为关键词,分享了团队的实战策略。
l 集体备课:难题互研、一题多解,优化教学方法;
l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情制定个性化计划,辅以提优补差;
l 实战演练:每周随堂测试,模拟中考情境,强化时间管理与心理适应。
3.磨课复盘:从“教书”到“育思维”
在陈国君老师主持的磨课复盘环节中,几位教师围绕课堂设计展开深度研讨。白鹤中学胡锐老师以“脚手架”比喻王丽丽老师的课堂设计:“她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搭建思维的阶梯——从读题析图到模型抽象,再到方程建立,每一步都让学生‘踮脚够得到’。”青浦区学科带头人余卫老师则用“问题链”形容课堂的进阶设计:“从基础模型识别到动态转化,再到批判性改编,问题环环相扣,像一把钥匙层层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
4.教研员的点睛之笔:犀利与温情并存
区教研员肖彩凤老师在总结中提出,复习课应摒弃“知识罗列+例题讲解”的传统模式,转向“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
l 以真题为锚点:挖掘压轴题背后的学科本质,强化基本图形与逻辑关联;
l 以学生为主体:减少无效知识梳理,增加自主探究与动态生成;
l 以协作为路径:推动区域资源共享,构建“共研共进”的教研生态。
三、活动展望:以协作为舟,向素养远航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复习课范式,更激发了区域教研的创新活力。未来,青浦区初中数学学科将进一步深化“问题链驱动”“变式训练”等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助力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跨越,为中考备考注入新动能。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但在这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研讨中,青浦数学人已锚定航向: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思维的孵化器,让数学本质在探究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