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之窗 > 教学研究 > 正文
新师磨剑影 课堂绽锋芒 ——青浦一中2024届新教师汇报课展示
发布日期:2025-04-17 17:10:52    来源:青浦区第一中学    作者:青浦一中

为强化新教师教学基本功,落实课堂教学规范,我校于3月26日至4月11日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活动涵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反思改进三大环节。学校成立党总支书记沈方梅和副书记、校长陆飞军领衔的新教师汇报课评审组,评委们全程参与新教师汇报课的听评课,并依据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成教学评估。

语文王逍老师《记念刘和珍君》

本节课通过矛盾词分析与场景还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任务驱动下,学生借助表格梳理刘和珍事迹与品质,结合阶梯式追问逐步挖掘鲁迅“冷笔热血”的情感内核。课堂注重“文道统一”,通过历史背景补充与角色代入,引导学生从个体悲剧升华至家国情怀,深刻体会鲁迅对反动政府的悲愤批判。

反思与感悟:初次试课因语速过快、板书缺失导致逻辑松散,调整后通过双色板书与节奏把控强化课堂结构。磨课中我学会了灵活应对生成性问题,并优化追问链设计,提升学生思辨深度。同时,意识到情感共鸣需与文本分析并重,以克制的语言传递沉痛氛围,增强课堂感染力,引导学生从反讽语句中感知鲁迅的愤怒。

英语郑圆圆老师Unit 2 Reading A Peoples Artist

本语篇的内容是一篇关于齐白石的人物传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读前,读中以及读后环节,通过问题串,实现理解的递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如下问题:如何找出文章结构、如何理解主题、如何解析深层含义。

反思与感悟:本次教学在文体分析和文化意识培养上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文本深度解读的脚手架搭建设计上仍需改进。未来教学中,将更注重“以问促思”和“以评促学”,通过链式问题推动文本挖掘的纵深发展。

物理冯春萤老师《功》

本节课以秋游情境为线索,围绕“功”的深化学习展开,通过分析游乐项目中的重力做功、阻力做功及总功计算,巧妙融合微元法与F-x图像求功等核心内容。亮点在于将DIS实验系统引入课堂,直观展示变力做功的图像化分析;结合小组讨论与生活实例,如蹦极、大摆锤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对比重力做功的路径无关性与阻力做功的路径相关性,强化能量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物理模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反思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情境化设计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通过秋游案例,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抽象概念具象化效果显著。使用DIS系统时,实验数据可视化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但也需提前熟悉设备操作以避免课堂卡顿。此外,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差异化引导的必要性。此次实践让我在课堂设计、技术应用与互动管理上均有成长,未来将更注重分层任务设计,兼顾不同学习需求。

生物张雨萱老师《DNA的结构》

本节课通过哪吒1里面开宝莲的经典片段为情境导入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小组合作搭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掌握DNA的结构要点,并感悟严谨踏实、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最后以“DNA指纹鉴定技术”为案例总结课堂,强调DNA的结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反思与感悟:本节课通过多元教学策略,基本实现了课标要求,但在抽象概念具象化、学生个体差异应对上仍需优化,后续可结合STEM教学理念,将DNA结构知识与数学、艺术等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政治贾晓玉老师《全过程人民民主》

本节课以青浦凤溪社区改造为生动实例,构建议题式探究课堂。从“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三维度出发,巧用模拟活动、小组探讨与案例比对,全方位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案例“说话”,角色扮演添彩,作业对接日常,激发学生深度探索热情。

感悟:备课过程中我成长颇丰。初版案例细节多,经打磨“瘦身”,聚焦主线;还以任务驱动取代传统讲授,让学生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同时巧用可视化素材,把控讨论节奏,平衡深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

历史谢亦殊老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以青年周恩来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勾勒从“五四风雷”到“建党伟业”再到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历史脉络,构建学史情境,揭示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有志青年身上学习到“敢为天下先”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志向。

感悟:这节汇报课对于我而言,是从走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起点,更是立足历史教学,构建历史情境的新舞台。从独立备课,到一遍遍的磨课与修改,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也感恩我的师傅杨静老师和历史组前辈们的帮助与指点,我将会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继续走得更坚定、更努力!

地理金春燕老师《人口迁移》

本节课主要围绕人口迁移方面的知识展开,通过设置同桌合作、小组探讨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空下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以本班学生家庭迁移状况为、青浦华为相关材料为切入点,增强知识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反思与感悟:经过本节课,我愈发重视知识逻辑的连贯性。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到时空特点,再到原因及影响,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学会从学生互动中观察他们的思维过程,进而调整教学策略,这极大提升了我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也让我更懂得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本次活动为新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实践环境,充分彰显了我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新教师将以此次汇报课为起点,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锤炼技能,逐步实现从职初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