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以“关注问题解决,提升核心素养——大单元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在青浦一中顺利举行。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长三角生态联盟教师等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三个议程。第一个议程为观摩教学实践课,第二个议程为聆听微报告,第三个议程为互动研讨。首先,与会人员观看了青浦一中张瑜老师、孙力威老师分别执教的公开课《信息技术助校刊——声音编码》、《信息技术助校刊——数据压缩》。这两节课的内容都选自《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单元“数据与大数据”模块,是两节连续的课程,通过以红色为基调的声音编码和数据压缩内容的学习,在学校策划有关三国演义电子校刊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信息技术助力学校收集高质量的音频素材和校刊资源的快速传输,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结合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基于学生学情,开展个性化数字资源学习,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信息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观摩课程之后,青浦一中副校长浦真老师做了微报告《数字赋能教学,助力深度学习》。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试验进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将信息化赋能至教育教学各环节,以数据驱动有效支撑教育评价改革,助力深度学习。
接着,区内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在“音频小实验”“音频小报告”“音频小练习”等趣味活动中,通过“选数字资源”“做音频实验”“探影响因素”等个性化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了音频文件的数据存储量计算方法;在“体验数据压缩”活动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压缩方式进行文件的压缩”个性化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了不同文件的不同压缩方式,明确数据能压缩的原因。两节基于新课标的实践研究课都结合学校策划有关三国演义电子校刊的情境,学习课程内容,助力学校真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培养了新时代的数字公民。
最后,教研员章庆老师对活动做了总结,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大单元的视角下关注问题解决、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本次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收获颇丰,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为今后的新课堂实践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