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青浦一中高中语文学科组进行了以“关注学生学习经历,落实单元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学科组长王志江主持,部分组员参加,语文教研员潘炳华老师协同市级区级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首先,祝晶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短歌行》的教学。本次教学设计在上周展示交流后进行了多处修改,在单元主题的统摄下,关注学生经历,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其蕴含的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强化认知了“生命的诗意”之内涵。
评课活动在第一会议室开展。祝老师首先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提出了自身的困惑: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单元教学的意识。评课老师指出,所谓的单元意识,一方面应考虑单元目标,另一方面应关注本课本篇在单元目标实现中的价值。单元结构化设计,应该考虑目标、任务、情境、活动、学习工具和评价等要素,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向。此外,还针对文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各位专家、潘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达成共识:
1.课堂主要围绕作者的“忧”展开,多聚焦于内容的解读,对于语言形式的挖掘不够,导致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这一板块稍显突兀。建议做好课前铺垫,确保学生对于《归园田居》及其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比较了解,进而在课堂上解读《短歌行》内容的同时穿插二者语言形式上的比较。
2.关注诗歌的韵角,本诗四句一韵,四句一变化,并不是一韵到底,可借助韵的变化来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比如,同样是忧,前文的忧和后文的忧又有所区别。
3.在对诗歌进行四言五言的改写时,因为诗歌节奏并不是一直紧凑,以诗歌前几句为例并不典型,应抓住典型的诗句,以期达到四言改五言的对比中得出四言节奏紧凑,更能表达诗人对贤才渴求的急切心情的结论。
4.需要在内容和形式如何更好地融合上多加思考。